新闻聚焦

了解华映资本最新相关资讯

36氪专访:BOSS直聘上市,华映资本「人与技术」投资的术与道

2021-6-12 12:14:26

611日,BOSS直聘成功在美上市。华映资本在BOSS直聘成立不到一年时便与其深度接触,并于2015年成为C1轮融资的领投方C2轮中又继续加码6来一直坚定支持着BOSS直聘的成长。


IPO前夕,36氪对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主管合伙人章高男进行了专访,畅谈上市背后的故事。


成立7年,开创招聘行业直聘模式的BOSS直聘终于赴美上市。

 

开盘首日,BOSS直聘最高涨幅逾95%,市值突破148亿美金,成为市值最高的本土招聘网站。这是一群人的努力,也是一场和资本有关的胜利。

7年时间,BOSS直聘先后与10几家机构结缘,华映资本就是其中之一。在2016年领投C1轮融资后,在C2轮中,华映资本再次跟投,成为BOSS直聘重要的机构股东之一。

 

主导BOSS直聘投资的是华映资本的主管合伙人章高男,这位理工科出身的投资人对技术和数据有着迷之信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标签,BOSS直聘才被章高男看中,成为了当时华映资本所有投资项目中,“开价”最有突破性的一次。

 

BOSS直聘的投资可以看作是过去几年华映资本投资的缩影——一切关乎人和数据。

 

不过,成立13年,华映资本也在改变。从文娱内容基金起家,最近几年“消费升级”逐步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它与“科技赋能”一起,组成了现如今华映资本投资的两翼。

 

针对这样的路径变化,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去年华映年会上曾引用芒格的话做过生动的诠释:投资就像捕鱼,第一条原则是要到有鱼的地方去,第二条原则是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


言外之意,对人群和技术这两条主轴的精准把握,是华映能在过去十几年,从一家初创基金成长为头部机构的重要“支点”,而在未来十年这样的逻辑框架仍然不会改变。


几乎第一时间就认定了BOSS直聘


章高男第一次听说BOSS直聘这个项目是在2015年初,在为一位朋友的产品出谋划策后,对方和他聊起了这一项目。

 

当时,章高男便开始用BOSS直聘为华映资本做招聘。在第一次使用产品的时候,章高男就有了投资的想法。这是一个投资人的直觉,他觉得BOSS直聘完美符合华映一直以来的投资逻辑:技术底层+模式创新。

 

本质的区别是,相较于传统招聘网站,BOSS直聘一开始就以“技术公司”自居,除了创新性的“直聘”模式,基于大数据个性化推荐带来的效率提升是BOSS直聘能够从一众招聘网站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章高男一直以来相信的。当时就觉得很有突破性,完全颠覆了我对招聘的认知章高男告诉36氪。

 

在辗转多个朋友介绍,章高男见到了BOSS直聘CEO赵鹏。一见面,章高男就表达了想投资BOSS直聘的决心。但不巧的是,双方会面之前,BOSS直聘刚拿完其他风投的融资,短时间内再拿一轮融资,赵鹏很为难。

 

不过,章高男很快将赵鹏推给华映资本的创始人季薇,双方见面后,彼此都非常认可。为了表达诚意,华映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不看数据,估值什么都可以接受,只希望在这一轮基础上再加一些钱”。

 

据章高男回忆,当时BOSS直聘8000万美金的估值已经超过了华映资本对于早期公司的估值预期,但为了不错过如此有突破性的公司,华映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彼时BOSS直聘的日活还不到20万,虽然数据涨得不错,但从体量来看是名副其实的小公司。

 

对彼此的认可,让双方很快促成了合作。华映资本果断出手,在2015年9月敲定了投资框架,领投了BOSS直聘的C1轮,并在随后的C2轮中持续加注,成为了其重要的机构股东。


对于直聘模式而言,做To C端的技术投入本来就比较高昂。而在2015年的招聘市场上,作为新入局者,BOSS直聘还需要不断地从智联招聘、猎聘、拉勾等对手中抢夺用户,烧钱不可避免。这时,资本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对赵鹏的印象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既有作为企业CEO的格局和胸怀,又有躬身入局的细节关注力,这在公司创始人中非常难得。即使已经成为行业头部,在线下和线上的各种场合,赵鹏始终被人评价“谦逊、靠谱和踏实”,“BOSS直聘能走到今天,(赵鹏)个人的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季薇说。

 

华映资本的支点——数字化


某种程度上,对BOSS直聘的投资,可以看作是华映资本投资逻辑的缩影——始终坚持数字化的投资理念。

 

这是华映资本成立之初就确立下来的。在2014年章高男被邀请加入华映资本后,这一投资逻辑被贯彻的更加明显,并不断进化。

 

在华映内部,现在更多被称之为“科技赋能”,围绕此则分为5大投资赛道:智能制造、底层数据(包括基础算力、边缘计算等)、IT管理、通用型企业服务和垂直企业服务。

 

以基础算力为例,去年6月,华映参与了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科技的A轮融资。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壁仞科技已经融资20亿人民币;而后的一年里,壁仞又完成了数轮总计47亿元的融资,单单是公开的参投方就多达47家,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最具盛名的VC/PE和产业基金,估值一路飙涨到10亿美元。

 

直至今日,壁仞还未推出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首次“流片”也未实现。要知道,流片只是芯片公司做出产品后要过的第一道关,之后还有很多考验。

 

但从资本的视角看,这就是对未来趋势的下注。对于技术领域的投资,赌的就是趋势。“如果不是大趋势一定没有机会。某些项目当下非常好,但如果放在10年、20年的维度看不一定有成长性。”

 

趋势看对了,就要坚决下注,就像当初投资BOSS直聘一样。“边缘计算未来一定是超大的趋势,现在很多人还不敢投,但我们敢投。”


“对于To B的企业我们一定要给出更长久的耐心,你不能指望在一年内估值就翻好几倍,每个伟大公司都曾经有过这个时期,要抓住伟大公司的小时刻”,章高男说。


“趋势”某种程度上是投资的第一要义,当然要想赌对好的项目,清晰的投资原则不可或缺。在方法论上,华映资本有三点投资逻辑:

 

只看增量市场,未来5年至少有10倍的增长率;

只投头部的前三;

必须有极强的壁垒。

 

这种方法论,从概率来看,几乎每个下注的项目融资和发展速度都相当不错。比如采用3D实景技术,助力平台打造线上逛街、看房新体验的众趣科技;再比如,深耕混合现实领域的影创科技,都在华映资本投资后获得了多轮融资。

 

在华映看来,数据底层技术革命,将会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未来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围绕数字化革命的模式创新公司一定会迎来爆发。即使现在AI的商业化落地还不理想,但这不能否认AI科技和数据公司的前途。

 



人口变迁:新消费的主要驱动力

如果说投资BOSS直聘是华映资本对于技术升级的洞察,现如今对于消费升级赛道的关注则更多是基于人口变迁的洞察。

 

从2017年开始,基于原有对数字内容布局的禀赋,以及对内容媒介和流量的敏感性,华映敏锐地发现,新消费必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大趋势,例如单身汪、Z世代、亲宠圈和银发一族。随之果断开启了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为此还特意组建了一只2亿人民币的消费基金,当然现在这一基金规模已远不止于此。

 

4年过去了,梳理华映在消费领域的投资,诞生了不少明星项目:聚焦餐饮标准化的和府捞面;聚焦于独居群体的餐食新品类自嗨锅,以及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包大师和夸父炸串,都是市面上抢夺相当激烈的消费品牌。

 

在和府捞面4.5亿元的D轮融资中,华映资本是唯一一家财务投资人,同轮入局的腾讯、龙湖资本则都以战略投资人身份进场。这是多年来,华映资本在消费领域积累下的优势。

 

能够拿下这个案子,跟华映资本内部的思维方式转化有很大关系。“以前投资人总认为给钱的是甲方,提供服务也集中在投后。但我们内部从前两年就开始强调要带着服务的心态去看项目,投前就开始提供服务。”季薇此前在接受36氪采访时说道。

 

在季薇看来,做消费投资需要有十分强大的sense,而sense的来源是用户洞察,要有对消费变化的强感受力。

 

当大家还在为完美日记、元气森林抢破头时,2019年11月份,华映资本选择在A轮投资自嗨锅,彼时市面上对于相关项目的投资少之又少,这源于华映团队在对年轻消费群体的考察过后,看到的消费需求。1年多过去,自嗨锅已先后完成4轮十几亿人民币融资,吸引了经纬中国、中金资本和泰康多家头部机构。

 


“自嗨锅就是抓住了单身汪的需求,以较低的价格、便捷丰富的场景以及食材的高端化,成为方便面和外卖之外的第三类选择。一人食是未来非常有大潜力的赛道,能够去定义新的品类。”季薇说。

 

用户洞察是华映投资新品牌的依据,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在消费升级热潮刚兴起的时候,就敏锐地投中了许多消费项目。

 

过去5年,在新品牌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华映还投出了李子柒、宠幸、熊猫精酿、MAIA ACTIVE、白小t、小乔运动、映趣等本土头部新兴消费品牌。在消费渠道上,他们投中了小麦助教、芬香、构美、包大师、天天鉴宝等电商或服务平台。

 

总结来看,如今的华映,在多个维度上都跳出了单一产业的窠臼,只遵循着两个底层逻辑而动:拆解人的需求,洞察技术的渗透。在整个投资名单中,消费项目占到了2/3,To B则占到了剩下的1/3。

 

熟悉投资的人都知道,这是两条都充满挑战的赛道,但也有着共同的特点:竞争激烈且难度极高——前者需要对消费市场有sense,后者需要实打实的科技功底,而这两点华映资本恰巧都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