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了解华映资本最新相关资讯

五大关键词,洞悉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与趋势丨华映情报局

2017-8-17 9:55:07


你有多久没使用现金付款了?你是否估算过,一天会扫多少次二维码?当下的你,出门的时候是否还会因为忘记带钱包而焦虑?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App 以及各种场景下的二维码改变。金融与科技的结合重塑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同样被改变的还有借贷、理财、保险等。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金融机构未能满足的金融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随着整治、监管成为年度关键词,改革之下,新技术又将如何重塑金融形态? 本期「华映情报局」邀请行业专家与近 30 位互联网金融领域被投企业负责人一起交流,聚焦五大关键词,分享前沿情报,直击改变,通过沟通寻找深度合作的机会。

情报总结: 

政府监管是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根本保障;行业自律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拥抱监管的正确姿势:研究政策法规演进;关注行业龙头动向;审慎配合监管核查;早做备案各项准备;社会化第三方金融机构的机会 —— 纵向:做配套的服务运营商前景可期;横向:县域金融市场机会巨大;大数据的发展能够改变传统保险以销售为驱动、信息化进程慢的痛点,在效率、风控、产品等方面,机会不断涌现。在保险领域,因具有专业性强、低频、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特点,未来一段时间仍需要代理人模式;同时,产销分离是大势所趋;车险是刚性需求,目前市场竞争还处在入门阶段,做好车险,需要解决三个的问题,即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理财方面,中国的财富持有阶层正在迁移,逐渐由 5060 后转向 7080 后,投资的意愿从单纯追求回报率转向资产的稳健配置。保险、房产、基金仍有巨大机会,但专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才能实现竞争力;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是从内部和底层开始的,真正把数据发挥最大价值,需要强化静态数据的获取能力以及动态数据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监管

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在互联网化之后,成长变快,但其实成长的速度也是闯祸的速度。互联网金融市场很大,监管不断升级,这就需要创业者把核心的事情做好:打磨自身模式、培养服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真正建立优势。华映资本从 20132014 年就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在投资时,专注产业闭环布局以及资源整合,留下充分的空间让项目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帮助被投企业看到自己可能还没看到的机会。 ——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 熊向东 

互联网金融本质仍然是金融属性,即资金的融通。不管科技的因素和科技的含量所占比重多高或多低,在这一领域内,创业者都是在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生态中寻求生存以及突破的机会。因此,拥抱监管的正确姿势应该遵从以下四点:研究政策法规演进;关注行业龙头动向;审慎配合监管核查;早做备案各项准备。 —— 大成律师事务所  刘新宇

关键词:创新

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使命和功能,金融仍是服务实体经济、客户创造价值,核心功能仍是资源配置、支付清算、风险管理、价值发现等。在创新方面,不同主体有不同的机会。传统银行的创新方向将围绕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开,在交易、科技输出等方面寻求突破。而对于基层、区域性银行来说,在渠道与 C 端发力是大势所趋。小银行会越来越向营销服务型组织发展,而不再是传统交易结算型的组织,区域性银行要更加深入地服务本地客户。对社会化第三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科技未来的创新方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纵向:搭配现有规模较大银行、考虑其下一步战略发展的方向,做金融运营服务,平台以及线下都有机会。随着行业的纵深发展,银行业分工细化,金融服务运营商是个巨大的市场。对接各种各样的资产获取平台以及 C 端的客户需求,另外一端对接到资金端,中间通过运营增加附加服务以产生价值。横向:无论从市场、机构以及用户的角度来看,区域市场仍是被忽视的一个蓝海,金融资源的投放极其短缺,县域金融是急需被改变的领域,机会巨大。—— 盛事金服创始人 骆敏清

关键词:保险

相比于 Fintech 备受追捧,保险行业的改变相对滞后。根据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规模已达 3.1 万亿,市场空间广阔。但保险行业同样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从产品设计、销售到理赔,加之出单、核保、理赔等多个环节均存在痛点,未来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得到改善。在产品端,互联网保险可以依托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保险产品;对于销售环节来讲,如何通过IT系统的支持及坐席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体的转化率,是一个机会;另外,保险销售过程中的出单、结算、支付等业务流程,如果能够通过搭建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之间的 SaaS 平台,通过云架构、云存储和云计算将传统线下保险业务转移至线上,提高效率降低错误率,有助于实现传统保险的升级;在理赔环节,随着 UBI 等方式的介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理赔效率,降低赔付率、通过大数据技术降低欺诈的风险的项目值得期待。—— 华映资本董事 曹霞

保险需求越来越旺盛,但保险行业还相对传统,作为销售驱动的行业,保险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化进程缓慢。因此从效率、风控以及产品上,机会不断涌现:随着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数据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保险底层的风控可被改变,同时互联网正在改变保险现在的销售模式,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到细分市场的产品设计。谈到保险则避不开理赔,对用户来说,理赔的核心是体验,技术有助于提升效率,这是风口,也是机会。—— e家保险 潘骏杰

保险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保险交易是相对低频的交易,在这一领域,客户并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因此仍需要专业的支持,未来一段时间在保险领域仍需要代理人模式。产销分离是全球化趋势,能够本质性解决保险业口碑的问题,如果说现在在保险行业是拿着产品找客户,那么未来则应该是带着客户找产品的模式。—— 超级圆桌 李浩坚

 在保险的市场中,车险是比较刚性的需求、车险是金融产品中相对标准化的产品,更适合互联网销售,但也存在局限,车险费率相对透明,受监管控制,创新性弱。虽然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很多公司估值非常高,但其实对于车险的互联网化改造还处于入门期。卖车险其实和卖普通商品有共同之处,要解决三个流的问题: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现在大部分创业者只解决了信息流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公司只解决了报价的问题,对于车险的费用的问题,各地差异大也会影响到信息流。在资金流方面,很多公司很难完成在线的交易,在车险领域,如果打通资金链,会发现有很多互金的机会,可以做贷款、垫资等。针对于物流方面:无论车险做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把保单送到客户手中,涉及到效率的提升以及用户体验,这个领域也需要投入精力去研究。车险是巨大的、高质量的客户流量入口。未来,做车险有这样几个机会:1.基础设施建设: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打通;2.产品创新;3.提升车险交易效率;4.提供全链条风险管理;5.理赔是车险领域最大的痛点;6.交叉销售:高净值客户资源的共享。—— 智通引擎 车辕

2016 年,中国汽车保有 1.9 亿辆,为二手车市场的交易提供了足够的车源和交易标的。二手车交易服务的核心在于信任,因为这一市场一车一况、一车一价,很难标准化,因此人的因素特别重要。目前,二手车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市场中,真正愿意为服务买单的人占比不大,因此在这一领域创业想要长久发展下去,目前看来,需要做好二手车交易服务以外,如果可以兼顾二手车金融,则有助于跨越式提升传统模式下的二手车流通效率。—— 去买车 韦立国

关键词:理财

中国的财富持有阶层正在迁移,逐渐由 5060 后转向 7080 后,投资的意愿从单纯追求回报率转向资产的稳健配置。但目前市场的痛点在于,我国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少、资产证券化水平低,受投资额限制等,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与富裕阶层也需要一个渠道来实现收益更高的理财需求。越来越多中产把房产当做大宗资产配置来投资,这是一种理财思路的转变。从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以及投资需求来看,房产是一个相对入门级的产品,房产是明显的流量产品以及入口产品,有一定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向海外扩展之时,海外房产有投资机会,这也是可切入的创业机会,有路也正在专注这一领域的探索。互联网具有穿透供应链的能力,要做透明的生意,而传统供应链很难做到这一点。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无论是在保险、基金还是其他理财方面,在自己擅长领域内做深、做透,这一点比较重要。—— 有路 黄晓丹 


关键词:大数据

如何说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更多是融合以及创新,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则是从内部和底层开始,带来模式创新以及效率提升。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处理方法的迭代、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对金融领域影响深远。目前在金融领域,已搭建数据平台的创业项目不少,但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在于数据深挖:如何通过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结合技术扩展至一维、二维甚至三维去反映数据的价值比较重要。另外,结合现有网络中的公开外部数据去挖掘与反推,也是对创业团队能力的考验。在网贷这一块,主要是数据沉淀并结合场景去梳理并判断数据价值。—— 功夫贷 李志国 

从银行以及与银行相关的业务来看,在这一领域主要有三种数据:即银行的内部数据、银行征信类数据、互联网数据。从现状来看,很多创业团队其实连内部的数据都没有利用充足,不应该盲目地去挖掘外部数据,因为行业内的数据是最有价值的,外部数据可能会产生噪音。目前看来,数据在金融领域应用主要基于营销与风控:营销侧:用于定位用户画像、精准营销、实时营销、商圈营销等。这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即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能够根据不同场景提供相应的算法作支撑。风控侧:用于反欺诈、信用评分、风险定价。这需要创业团队在数据源更为复杂的情况下,用技术算法来多维度判断数据价值,通过数据融合打通业务,同时利用沉淀的数据去做升维判断。—— 天云大数据 刘永德

从新金融与传统金融角度来看,行业内有这样一个关键词:数据不对等。创业公司与 BAT 等公司相比,数据量不对等;获取来源不同造成数据不对等;根据使用数据的机构不同,数据使用方式也不对等。目前看来,公司以及机构间构建数据平台的方式大同小异,而差异表现在对数据权重的设置。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真正能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的是:提升静态数据获取能力与增强动态分析数据的分析能力。—— 小虫科技 时晓杰